济南油旋来历

36年里只专心做好一件事,让自己的油旋品牌获得金鼎奖等多个殊荣,还推成了非遗项目,自己也成为了非遗的代表性传承人,济南人卢利华再次用自己的经历证明:不要担心做的事小,只要做到极致,小事里面有大乾坤。

卢利华是济南油旋正宗传人苏将林的徒弟,最初在鲁菜名店聚丰德工作,此后与油旋结下不解之缘。2003年她创办了自有油旋品牌“弘春美斋”,从零开始做起,经过36年的坚持,目前成为济南油旋的经典代表。

济南油旋来历图1

油旋看似简单,但制作工艺十分繁杂,程序要求严格。对于和面、烤制、用油、用火等都有标准化的规定,无论哪个程序缺少了最终都会直接反映到油旋的口感上。

那么,制作油旋需要什么样的劲头才能成为正宗传承人呢?用卢利华师傅苏将林的话说:“当年我跟老师学手艺,光是烧火看炉子就3年,很多年轻人谁能吃得了这个苦?因此没有人干了。我教的几个学生都半路放弃了……”

济南油旋来历图2

确实,制作油旋费时费力,利润又不高,不如炒菜当大厨挣得多。因此,苏将林才说自己的徒弟大多半路放弃了。卢利华能坚持油旋的手艺不放弃,如果没有点儿恒心是不行的。如果耐不住寂寞和诱惑,想必也早就半路放弃了。

所以,卢利华拥有今天的成绩与36年如一日的坚守是分不开的。36年里,无论哪一天她没有做到持之以恒的这种坚守,也不会有今天的辉煌。

小小油旋不过几两面,但是只有全面掌握这门手艺,才能制作出正宗口味的油旋。苏将林说过:“很多人做的油旋不正宗,太硬了,扔到十二马路上能把地砸个坑。”为什么会出现”砸个坑“的现象,说白了还是学艺不精。

济南油旋来历图3

比如油旋中的“旋”就要趁热的时候,用手指按压出来,放凉了再按压肯定不行。而天长日久的按压,手指上起了泡又生了茧,期间的过程与其说是对手艺的磨炼,不如说是对性格的一种磨砺。

卢利华不仅完整传承了济南油旋的制作工艺,还传承了这种一丝不苟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,这才是她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关键。这也是为什么满大街那么多做油旋的,都被认为是“不正宗”的主要原因,

济南油旋来历图4

老味道需要老手艺,老手艺需要不断传承!卢利华坚持了36年,把小小的油旋做成代表传统文化的非遗项目,这对许多追求“短平快”挣快钱的人来说也是一种提示,那就是:做任何事情不能只图一时之快,要把身子伏得更低,脚步迈得更稳,只有这样成功才会越来越大!

但愿卢利华的经历能给予浮躁的人心以更多启示!这也是一种榜样的力量吧,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。

从事件本身看,是个值得庆贺的事情,又一个百年品牌被保护起来。山东是文化大省,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这是属于所有山东人民的宝贵的财富。山东省对国家级、省级等重点项目,逐一研究,分类施策,针对每个项目制定了总体保护规划和实施方案。为了更好的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,山东省进行了多次的普查,所以能够入选的传承人也是要经过多重考察的。

油旋作为山东名吃,有着悠久的历史,是济南人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小吃,市面上做油旋的店铺非常多,但是能够坚持下来的少之又少。卢利华的非遗油旋已经有百年历史,她已经是第三代传人了,她的油旋制作有12道工序,每一个油旋从制作到出炉都非常讲究,但就是这样,她坚持下来了,36年不曾放弃。

油旋虽然看着有些小,还很便宜,但是卢利华在每一个油旋的身上付出的心血是珍贵的,作为一个百年品牌的传承人,她也有害怕无人继承手艺的苦恼,现如今的社会,很少有人会静下心来专注做一件事了,何况是几十年如一日,这就是很多非遗面临的现状,手艺珍贵,但却无人继承。卢利华的店也曾多次搬迁,多次停业,有过彻底关门的危险,为了能够守着这块老招牌,卢利华也咬牙坚持下来了,值得赞扬的除了卢利华的手艺,还有她的精神。作为山东名吃,我们是有义务将它保护好传承下去的,这也是百年油旋入选省级非遗的原因。

在传承方面,对于各级传承人,省文化厅采取建立传承基地、提供传习场所、资助生活等方式,积极鼓励各级传承人收徒传艺。

相信卢利华和她的百年油旋未来会更好。

济南油旋来历图5

本文来自用户投稿,不代表【51考个证】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51kgz.cn/32929.html

发表评论

登录后才能评论

评论列表(0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