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古代的诗歌,除了为数不多的

首先,排除掉“没有千年历史”的国家,比如说美国。

其次,排除掉“抄袭中国文化”的国家,比如韩国、日本。

最后,排除掉文化传承没有断的……这个不能排除,再排除就只剩中华文化了。

嗯,这样下来,无论能和中国诗词歌赋,更别提背诵了。

那么就勉强拿英国以及《十四行诗》来讨论一下相关问题吧。

其实本身问得有些模糊,所以个人理解成了“除了中国学生,还有哪些国家会背诵他们自己老祖宗留下来的诗歌”。

让我换个角度,从中国诗词和英文诗歌哪个更容易让学生背诵,来解答吧。

中国古代的诗歌,除了为数不多的图1

注:文章中的英文诗歌,主要是指“古希腊文明下的西方诗歌”。

方块字和拉丁文字的战场

提到中外诗歌背诵,首先要确定这样一个事实:

老祖宗的诗歌,背诵起来难不难?

不要小看,这直接决定了学生时代能否接触到古诗词——太过于难的话,肯定是不会列入基础教材的。

古诗词被动难易程度,受什么的影响最重要。

答案:文字变迁。

中国古代的诗歌,除了为数不多的图2

在历史长河中,中外文化一直在互相激烈的“沟通”,方块字和拉丁文字也进行着碰撞,甚至在近现代,方块字落在了下风,差点被废除。(详情见我头条号置顶问答:抛却政治、感情色彩而言,汉字和英文哪个更先进?

但在古诗词这一块,汉字作为表意文字,其优势是无可比拟的。

表意文字,单字包含信息量大,单字单音多义,利于传承也利于背诵。

因为文字本身是一种符号,这二者本身其实是没有联系的,是一个文化自我认知时建立起的逻辑符号。

比如“火”和“fire”,同样是用来形容“一种灼热发光现象”,两种文字发音都和现象本身没有客观联系,是强加上去的。

但是,在两种文字演变过程中:

汉字依托象形字的优势,变化很少,主要是形变。经历了甲骨文、金文、大篆、小篆、隶书、草书、楷书、行书,以及繁化简的变化,依旧不失其形。

英语则由于一字多音,以及单词本身由字母构成,结构不稳定等原因,导致从古英语时期、到中古英语时期、再到现代英语时期。无论是单词结构还是发音,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。

中国古代的诗歌,除了为数不多的图3

比如“離離原上草”和“离离原上草”。形有所变化,但是“離”和“离”的对应转换关系没有变,本身意思也没变。

但英语单词,最典型的《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》,该诗集中甚至由于单词的匮乏,莎士比亚自己又创造了一定数量的单词加了进去。

也就是说,汉字诗词背诵起来,依托“繁化简”的优势,只需要背诵就可以,这也是小学一年级就开始“白日依山尽”的原因,再变迁上一千年,也是这五个字的变化,连起来依旧是“白日依山尽”。

而《十四行诗》,如若用现代英语解构,有些单词势必失去了原文的拼写方法和诵读韵律,属于更高一层的“文学研究课”该涉及的。如若原汁原味,很多词汇是现代英语已没有或意思已经变了的。你觉得“背诵量最适合普及”的英国义务教育阶段,会过早涉及这些吗?

中国古代的诗歌,除了为数不多的图4

所以说,除了中国的学生外,还有哪些国家学生会从小背几千年前的诗词歌赋?

英国学生或许也会背诵《十四行诗》,但这也要等到学生学到一定阶段,专门学专门艺术开始。

细究起来,整个西方文学的开端就是古希腊文学。英国哪怕全覆盖的背诵,也算不上“背自己老祖宗”的东西吧。

也是,“盗掠打劫”的国度,有啥祖宗可言。

诗歌意境的优势

背诵古诗歌,除了文字影响,还有对诗歌意境的理解。

对意境的解读,无论是汉语诗词还是英文诗歌,除了都对韵律本身要求以外,同样都会通过文字技巧,来阐述意境。

这其中,主要有:指称、替代、省略、连接、词汇衔接。

这其中,汉语诗词常用“省略”。英文诗歌常用“连接”。

中国古代的诗歌,除了为数不多的图5

因为汉字本身单字多义,所以在一定程度上,省略某些东西,反而显得留白更多,意境更好理解。

比如“松下问童子,言师采药去”。这其中的“言师”就用了省略,谁在“言”?“谁的师?”联系上下文,并不难猜。

英语则不同,本身就26个字母换顺序,如果对单词字母数做规定的话,留给英语新单词的机会可就不多了。所以英文诗歌,想要更好理解意境,反而要多加词汇。

英文诗歌连接到底有多频繁?英语古典诗150首里,仅“and”就有 506处,“but”有 156 处,两者共占总字数的 3.7%。(数据出自《中国律诗的韵律特征与语篇特征——与英语十四行诗比较》 李 杰 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,山东 青岛 266109)

这也是为什么总说英文诗歌优美,但是单词量却下不来。中文诗词那么简练,翻译成英文却变得繁杂冗长的原因。

为了追求意境,一个求省略,越简越好。一个为了准确,不得不进行多个单词连接。

哪个更好背?一目了然

学无止境

先说结论:忽视了是否是“自己的祖宗”和文化传承,英国、希腊等国家学生也在背诵自己“祖宗”的诗歌,但是受到上述原因的限制,在中小学阶段,肯定无法同中国学生这样能够“原汁原味”背诵。

但这并不意味着英文诗歌没有价值。

古代文明,在历史长河发展中会因为各种碰撞而分出高下。但始终是人类在解读自然的过程中,留下的精神财富。

多去了解其他古文明的长处和弊端,可以让属于我们的文明多几分浩然正气,多几分“唯一传承”的自豪。

至于现代的欧美文明……他们不太配上这个题目。

毕竟中华文明,只能由其他古文明衬托,不屑于垃圾为伍。

中国古代的诗歌,除了为数不多的图6

一、浅寻历史根源

,我首先脑海中想到的问题是:有几个国家历史有几千年?我们所熟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,是不是都有超过5000年的历史?但是当我查询资料之后,发现答案是否定的。

古巴比伦,公元前4000年-公元前2250年。

古埃及,公元前3500年-公元前600年。

古印度,公元前2000年-公元前1750年。

古中国,在公元前1600年形成,延续至今,到目前历史可考的有3500年左右。

所以更短的国家就不说了,因为他们没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,更无法写出这么多的壮丽诗篇。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,历经过多次磨难,山河破碎,家国飘摇。

但是最终都没有让中华文化毁灭,而是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,给予现代人丰富的精神食粮。而作为中国学生,学习自己国家的历史,背诵古人所流传下来的诗歌名篇,本身就是一种精神和文化的传承。

中国古代的诗歌,除了为数不多的图7

二、世界上到底有多少人在学习汉语?

据网易上的相关报道,2020年全球有70多个国家都在学习汉语。客观来讲,现在上亿的外国人学汉语真正的原因是中国经济的崛起,是硬实力的崛起。一旦硬实力有了,软实力也得强大上来!而如何让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,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。

中国古代的诗歌,除了为数不多的图8

三、写在最后的思考

学习汉语,学习中国文化,必然绕不开古诗词。虽然没有明确的数据表明,到底有多少个国家的学生能背诵中国古诗词,但是从学汉语这个点来看,覆盖面还是非常大的。

不论是建在不同国家的孔子学院,还是各类国学学院,还是外国留学生在中国本土学习古诗词,了解中国文化,做中外文化交流学者……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,显示出前所未有的蓬勃朝气!

各种各种形式的文化输出与交流,背后是国际上越来越多国家对中国文化的认可。文化自信,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!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,此生无悔去华夏,来生还做中国人!

中国古代的诗歌,除了为数不多的图9

我是@西说职场,关于你怎么看,欢迎评论区留言交流。

本文来自用户投稿,不代表【51考个证】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51kgz.cn/30522.html

发表评论

登录后才能评论

评论列表(0条)